您当前的位置: 华体平台_华体(中国) > 正文 >

构建完善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课程体系

来源:《干部教育研究》 作者:高祖贵 日期:2025年04月14日 14:18 点击次数: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关乎干部教育培训水平。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的决策部署,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在全面落实基本培训的过程中,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党校的特点,紧紧围绕新征程上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需要,创造性地构建起符合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
   一、以不断拓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加强理论武装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题主线。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基本培训,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突出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课必修课地位,把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中央党校印发的《关于规范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基本培训班次和课程设置的通知》要求,准确把握基本培训的内涵要义,积极推进基本培训,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理论教育的第一位,在大力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质量的同时,创造性地构建起“总论+分论+专论”的课程体系并不断拓展深化,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
  所谓“总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的统领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当中去考察,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着力,重在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讲清楚“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这一思想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特征,讲清楚这一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及其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通过多轮反复集体备课、聚力打造,提升该课程的讲授质量,并且形成AB角相互配合的安排,以确保始终能顺利讲授、不断讲深讲透。
  所谓“分论”,就是分领域分专题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开设17讲专题课程,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习近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论述”“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等等。这些课程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多个不同角度,全方位梳理研究和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助于系统认识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围绕理论教育的普遍做法。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在原有部分课程的基础上,创立教研咨一体化课题,把新讲题变成课题,实施招标竞课,再经过多层次集体备课,集中打磨后进入课堂,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分论课程体系,彻底改变“会什么讲什么”“有什么讲什么”的状况,实现“该讲什么讲什么”,力求做到讲全讲准,并朝着讲深讲透的方向努力。
  所谓“专论”,就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更具体领域和更具体方面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发的课程。一方面,随着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我们需要及时跟进学习领会,推动这些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课堂、进头脑,以更好地贯彻落实,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需要与内蒙古实际深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等需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围绕这些战略定位和重要任务,举办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专题研讨班,这些专题研讨班需要有针对性地配套提供相应的理论教育课程。为此,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立足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边疆治理、“三农”工作、教育工作、金融工作、人才工作、青年工作等方面重要论述的最新发展,逐步开发了“习近平新时代边疆治理方略”“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论述”等15讲专题课。为每个专题班开设专门的理论教育课,确保各类班次都有相应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程。专论课程体系是开放动态的,将随着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紧扣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心任务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向前扩展。这是把基本培训的普遍要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地方实际深入结合的一个创新性举措。
   二、以系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深入贯彻“工作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再到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党的民族工作的“纲”。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把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为新征程上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于2023年12月印发《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完成基本培训所要求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之上,自觉把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纲”,开发构建了一整个单元的课程体系,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篇”。这个单元的课程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策与措施相结合,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四个特别”,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经过努力,这个单元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已经达到24讲,包括“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这些课程生动鲜活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离不开”“五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重要理念和要求。这些课程在学制一周的班次至少开设一讲,在学制一个月的班次设有专门教学模块,在学制一个月以上的班次设有单独教学单元,实现了主体班相关课程教学全覆盖、每学期课时占比达到总课时20%以上的要求,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和统一战线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边疆治理研究中心,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11个研究团队,通过跨部门和跨学科整合资源、加强研究,更好地支撑教学。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编写完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具体政策举措和丰富实践贯通起来加以阐释。这为讲全讲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为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阐释、彰显边疆民族地区党校(行政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把基本培训的普遍要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地方实际深入结合的又一个创新性举措。
   三、以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蒙古篇课程体系促进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多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和参加有关活动,多次就事关自治区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交给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即要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具体路径和实践要求,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蒙古篇”,对内蒙古自治区做好各方面工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在完成基本培训任务和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同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优化扩展现有课程,至今已打造形成共10讲的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心厚爱,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这个课程体系既有偏重理论讲授的“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课程,也有偏重案例阐释的“新时代防沙治沙的‘磴口模式’”“锡林郭勒盟的‘点线面’工作法凝聚起北疆安全稳定硬核力量”“内蒙古中环产业园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等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全景式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梳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系统总结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和途径。课程体系重在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做好内蒙古这一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植厚培忠诚维护的情感之基和感恩奋进的力量之源,确保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同样,为了给讲全讲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提供支撑和保障,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也编写完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蒙古篇”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具体政策举措和丰富实践结合起来阐释,为进一步彰显边疆民族地区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特色、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把基本培训的普遍要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地方实际深入结合的第三个创新性举措。
  在坚持打造系列课程体系的同时,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创新传播方式,形成“党校+融媒”的宣传阐释和舆论引领模式,推出“铸牢共同体·领航新征程”“改革开放·内蒙古实践”“感恩·奋进”“扛牢政治责任 坚决贯穿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微党课共4个系列39讲,并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上播出。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还把这三大课程体系录制成视频课,打造“网上党校”,使全区党校系统能够在线上共享这些课程资源,进一步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这种立体化安排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需要,不仅为内蒙古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整体推进基本培训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为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力量。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体平台_华体(中国)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华体平台_华体(中国)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